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: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,永葆共产党人廉洁的政治本色。”再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切实加强官德修养,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...[查看详情]
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 在两汉的民谣中,有许多歌颂官员勤政爱民的歌谣。“萧何为法,讲若画一。曹参代之,守而勿失。载其清静,民以宁壹。”这是西汉初年歌颂萧何、曹参...[查看详情]
如今的各类广告让人眼花缭乱,成了各路明星大碗争奇斗艳的“主场”了。这儿的“大碗”不是误写,正是《水浒》演义里大碗喝酒,大碗吃肉的“大碗”。愚以为比“大腕”更贴近些儿。十多年前,有份《...[查看详情]
项羽,中国军事史上“实力派”和“勇战派”的代表人物,有着万夫不当之勇。和汉高祖刘邦相比,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。的确,项羽出身名门,少有大志,24岁起兵反秦,27岁成为分封十...[查看详情]
《明史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“段子”,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。 1376年,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,长达1.7万字,朱元璋看得眼花,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,都...[查看详情]
“修身”:廉政文化建设的个体维度 在中国古代,“廉”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。古人云:“临大利而不易其义,可为廉矣。”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,不贪不义...[查看详情]
《论语》里,孔子两次直接谈到“天命”,并且把它和君子的基本修养结合在一起。 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(《论语·尧曰》) ...[查看详情]
自春秋时期起,中原以外地区政治势力崛起,即《史记·周本纪》所谓“齐、楚、秦、晋始大”,《齐太公世家》所谓“唯齐、楚、秦、晋为强”。这些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政治实体迅速强盛,出现了《荀子...[查看详情]
严世蕃,明朝奸臣严嵩之子,生得“短项肥体”,一眼失明,却天资聪慧。他曾大言不惭道天下只有三个聪明人:同朝的陆炳、杨博,还有他自己。当然,世上聪明人很多,但是他这个智商排前三的聪明人在...[查看详情]
提起辛弃疾,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一个与苏轼并称的豪放派伟大词人。词在他的手中,冲破了樊笼,真正达到了无事不可入词的境界,只要能写进文章的内...[查看详情]